励志哥:专注于分享励志、说说、祝福语、美文、名人名言等内容

Tag标签|设为主页|加入收藏

全部
全部
泡妞
签名
网名
说说
句子
语录
祝福语
头像
表情
素材
情书
美文
诗歌
日记
标语
搜索

当前位置:首页>美文>经典美文

风华五十,出泥莲花绽芬芳

日期:2019-03-21作者:阿杰人气:

风华五十,出泥莲花绽芬芳

“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,我一定要来。”邓欧蕙兰女士,如此坚定地表示着。

短短的一句话,道尽了所有慈济人的共同心声。凌晨三点钟不到,她就从高雄六龟摸黑出发,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,前来高雄静思堂,参加慈济五十周年的朝山活动……

凌晨的三点半,大地万籁俱寂,此时的高雄静思堂,却已灯火通明。对映于这周遭依然一片黝黑的环境里,此一鲜明的场景,显得格外的醒目。

农历的三月二十四日,正是慈济的生日,每年的这一天,台湾各地以及海外地区的慈济人,都会以朝山活动的方式来庆祝,只是朝山的方式和规模的大小有别而已。而今年(2016)似乎更为隆重,因为这是慈济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,它也正轻巧地揭开了慈济迈入第五十一个年头的序幕。

走过时空半世纪,慈济五十知天命;见证世间苦难相,出泥莲花绽芬芳。回眸1966年,证严法师在花莲成立“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”,三十位家庭主妇,每天在到市场买菜之前,以节省五毛买菜钱存入竹筒的方式,克难地开展了慈济“竹筒岁月”济贫工作的先河。

此一集合众人之力的济贫方式,真可谓是粒米成箩、滴水成河。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,这个身处台湾后山(东部)、中央山脉山脚下的“静思精舍”,竟然能够在五十年之后,成为足迹踏遍世界五大洲、九十几个国家地区的慈善团体。立足台湾,宏观世界,慈济就如同观世音菩萨一般,闻声救苦、循声救难。

穹苍月明星稀,讲经堂繁星闪烁,清晨四时许,高雄静思堂内晨钟三响,划破静寂清澄的夜空,余音袅绕回荡于天际。在〈炉香赞〉、〈赞佛偈〉的礼赞声之后,慈济五十周年的的朝山活动,于焉正式展开。

声声佛号,步步虔诚,在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佛号声中,藉由三步一拜、一拜一磕头的仪轨中,洗涤内心的积垢与烦忧。在东、西法华坡道和穿堂的三条动线导引下,朝山队伍缓缓向前迈进,慢慢进入三楼庄严的讲经堂。时空静寂,人心清澄,虔诚一意,朝山涤垢。

这是一场殊胜的法会,在这慈济迈入五十一年的第一天,一千零一十三位朝山人士,二百八十位慈济志工,乘着清晨的漫漫夜色,涌现于高雄静思堂。从黑夜到黎明(励志哥 lizhige.vip),从星光闪烁到晨曦普照,迤逦绵延的朝山队伍,已为这分慈济殊胜的因缘,做了最佳的历史见证。

证严法师期勉所有人,人间有形者,无不是“有为法”,这些有为合成的物品,都有着无穷的真理存在,此即是所谓的“无为法”。从宇宙无始以来,这些道理就已经存在,存乎于山林大地之间,犹如大山蕴藏无尽的矿产宝藏一般,等待所有的有缘人们,静心体会、细细琢磨。

在这长长的朝山队伍之中,有老年人,也有青少年和儿童;有只身前来的,也有全家出席者;更有拄着拐杖或是坐着轮椅的行动不便者,以及背着或怀抱着婴儿的父母亲。穿越漫漫黑夜,大家都特地从四面八方前来,期待感受这分来自心灵的震撼。

在朝山过程中,当大众向前顶礼膜拜之际,队伍中一些特殊的虔诚身影,便会立即出现在众人的眼前。虽然,由于行动不便或怀抱婴儿,他(她)们无法和众人一样地跪拜、顶礼,使得绵延的朝山画面,显得有点不整齐、不协调,但是这分发自内心的虔敬真情,却也不禁让人为之动容。

八十岁的李郭葱阿嬷,原本从嘉义来高雄看病,在因缘际会下,特地由女儿陪同参加朝山。个子娇小头发花白的她,双脚勇健不须别人搀扶,全程由法华坡道一路跪拜前进。她略显羞涩地说,她请佛菩萨保佑自己身体健康,也请佛菩萨祝福证严上人要“吃到百二岁”。

法华坡道上,住在高雄大社的许美珍、石富义,夫妻鹣鲽情深,一前一后顶礼前进。羸弱的许美珍,两个月前才连开三次刀,所以今天朝山只能缓步前行、站立行礼;先生石富义则一边在后随时照护,一边虔诚跪拜磕头。他疼惜地说,希望借着这次的朝山,能和太太忏悔业障,让太太争取更多的时间,努力做慈济。

当然,在绵延的朝山行列,也有满脸稚气的孩童,他(她)们跟随父母前来,但却未必知晓朝山的真正涵义。在队伍之中,他(她)们跟随大人前进、跪拜、礼佛,模样相当可爱,有时还会走偏了位置,甚至跪拜的方向也和别人不同,还得劳驾父母予以及时导正。

住在高雄凤山的洪秋婷,是多年的慈济会员,这次听说静思堂有朝山活动,夫妻俩便带着两个女儿前来,全家一起出动。八岁的小女儿林宥欣,今天虽然两点半就起床,一路朝山却不见倦容,童稚的脸上充满笑容。“就是想来呀!”清澄心灵,如同皓月。林宥欣不知朝山的意义,但在跪拜前进的过程中,无形中也磨练出她那坚强的毅力。

朝山队伍里年轻的妈妈李柔葳,带着读幼儿园大班的儿子一同前来。因为要朝山,她依据原先约定,早上三点多就抱着还在睡觉的儿子前来静思堂,直到四点多,朝山活动即将开始之前,她才轻轻摇醒儿子。而一向活泼好动的儿子,竟然也能在行进的队伍中,静静地跟着大家一起跪拜。

从“竹筒岁月”到慈济五十,从国内济贫到国际赈灾,在证严法师的引领下,慈济走出了慈善、医疗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业。

走在最前,做到最后,身着“蓝天白云”(蓝衣白裤)的慈济志工,一直都在世界各角落,真心照顾和陪伴每一个受苦受难的人,不分宗教、种族、肤色、国家或地区。当然,这也包含同样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大陆土地。

因缘于1991年的“华东大水灾”,在两岸依旧处于政治对峙的情况下,慈济人首度踏上了这块堪称陌生的土地,开启了走出台湾赈灾的序曲。本诸宗教的情怀、民族的情感,在募款的台湾街头,慈济志工屡受言语羞辱、被吐口水的情况下,忍辱负重地完成了两岸第一次的交流。

血浓于水,亲情洋溢,在真诚无所求的付出之中,书写下了两岸二十多年的悠悠慈济情。不论是在高山峻岭或是临水之滨,无论是处滚滚洪流或是白雪纷飞之境,蓝天白云的慈济人身影,总是一直都在神州大陆各地奔波、徜徉,从沿海乡镇延伸至内陆地区。

2009年的八月下旬,在“八八水灾”重创南台湾之后,我跟随慈济“教师联谊会”的教师们,来到了当时华东水灾重灾区的安徽全椒,进行人文交流。全椒中学童校长告诉我们,全椒人至今依旧深深感念证严法师,当年那种“如果华东灾区人民,没法在冬天穿上慈济所赠送的棉袄冬衣的话,那我就不穿冬衣”的悲悯情怀。

从黑夜到黎明,从星辰到晨曦,清晨柔和的阳光,终于透过七楼的窗户,洒进了满满人潮的讲经堂,这是慈济迈入第五十一年的第一道曙光,感觉特别的温暖且富有朝气。慈济,走过了五十个年头,从无到有,从台湾到世界,步步艰辛、步步踏实,期许在未来更多的五十年之中,依然本着一颗真诚的心,陪伴照顾每一个受苦难的人。

朝山法会,因缘殊胜,细细回眸走过历史足迹;〈出泥莲花〉,心灵回荡,声声响彻三楼讲经之堂……

人生苦短,譬如朝露,繁华落尽,身在何处。

世事如尘,纳浊藏污,地涌金莲,幻化净土。

污泥莲花相成,莲花污泥相生;

是非善恶相伴,菩萨离苦得乐。

出泥莲花性本净,智转烦恼养慧命;

妙法莲华行大乘,自度度人济苍生。

难忘的小路

风华五十,出泥莲花绽芬芳

有一条路,蜿蜒绵长,它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;有一个背影,憔悴孤单,她无时无刻都在撞击着我的灵魂。

——题记

那年,母亲送我到车站,转身离去的那个背影。不仅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那篇《背影》,一时感慨万千。每次想起那心酸的一幕,就时不时的出现在眼前,缠绕着我的脑海,敲击着我的心坎……

2009年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沉静在温馨的碎语里,陶醉在节日的欢悦中;而我们却缱绻在极度的悲伤中,哭声震荡着整个村庄。父亲就在这个洋溢着节日气氛的日子里,离开了我们;离开了这个有着太多牵挂,却又几多烦恼的婆娑世界……

父亲的离去,对母亲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;因为母亲是个安静的女人,很少出头露面,一切事情都由父亲出面去解决。没有了父亲,母亲就没有了主心骨,没有了依靠。

那时候,弟弟和弟妹在印刷厂工作;因为他们所干的都是技术活,一时间无法离开;一个偌大的院子,几亩田地和两个幼小的孩子都留给了年过六旬的母亲……

早上,母亲把四岁的小侄子关在家里,将侄女送到学校。回来后,便带着小侄子去田地里除草。侄子渴了,饿了,都是就地解决。母亲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大壶凉开水;还有侄子喜欢吃的饼干和馒头;侄子热了,就在地边的树荫下乘凉……

每当到了浇水的时节,我的心就一直纠结着;无数次的在心里祈祷,但愿不要遇到下雨天,或者是晚间。

然而,生活就是那么不尽如人意;有时候,你怕什么,它就会来什么;就在母亲最后一次浇水时,偏偏就赶到晚上了……

傍晚,太阳刚刚下山,我就打电话过去,可接电话的是小侄子。四岁的侄子说话还不太清楚,他说奶奶去地里浇水了,他和姐姐在看电视。我听到后心急如焚,可又无可奈何。

那天晚上,我一夜未眠;一直担心,母亲会遇到什么意外。第二天,我便火急火燎往娘家赶去。

下了车,直接走向地里。烈日炎炎,似火如炉,我顶着烈日艰难的走着,弯弯曲曲的小路,一走就是老半天,等走到地里,我已经是大汗淋漓,气喘吁吁了。

太阳像一个火球,炙烤着大地;母亲只带了一壶凉白开和一些干粮,还有一个太阳伞,侄子就在太阳伞下一个人玩耍,而母亲顶着如火般的烈日下一把一把地除草。我说,妈呀,你就不会等到天气稍凉一会在来吗?可母亲说,等天凉了,地也晒干了。看着母亲这个辛劳的身影,我心里一阵酸楚,有一种无以言表的疼痛。

第二天,天不亮母亲留下侄子、侄女让我看管,自己一个人又踏着那条布满荆刺的小路;面朝黄土,背朝天,用汗水浇灌那块土地。

我也想一起去,可母亲说太早,侄子侄女起不了床。等天亮了,我送走侄女,手拉着侄子去地里,母亲已经除去一大半了。

母亲就这样和小孙子把这条崎岖蜿蜒的小路,走成了一条大路。路上的荆刺,也许是觉得母亲太辛苦了,都躲的远远的,不敢靠近,生怕划伤了母亲的身体。

那一年,为了使母亲减少孤独,也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,我回娘家的次数比往年较多一些;每次回去都有不同的感受,五味杂陈全缠绕在心底。

记得,有一次,我去的时候,大门是锁着的;我听见院子里有人,是侄子一个人被锁在院子里打篮球,我叫了一声,侄子赶紧跑过来说:姑姑,钥匙在大门顶上挂着呢。我踮着脚,伸手拿过钥匙;打开门,侄子滚了一身的土,跑过来抱住我,姑姑,我们去找奶奶吧#励志哥#!

带着侄子又一次走上那条小路,一个多月没去,经过雨水冲刷,那条小路已是坑洼不平,路边的土坑越来越大,要是不小心,就会掉下坑去,难怪母亲要把侄子锁在家里。

快到收割的季节了,我去帮着收割,其实也就是帮忙看孩子。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,母亲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收割。而我,揪着心,做事总是心不在焉,担心母亲会掉在路边的坑里;等到母亲平安回来,我才放下那颗悬着的心。

庄稼快收完了,弟弟、弟妹也有假回来了,还有一些收尾的活,他们去做了,我也要回到自己的家。

我走的那一天,天气阴沉沉的,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。母亲送我到车站,我让她回去,可她执意要看着我走了她再走。

车开动了,母亲转身走了。一阵风吹落了母亲的头巾,她弯腰捡起头巾,也许是脚下一滑,没站稳,差点摔倒。刹那间,我的心在一阵刺痛,任凭泪水尽情的流淌……

我看着母亲渐渐远去的背影,虽还不是耄耋之年,却已经步履蹒跚了,心里的那种疼痛难于言说。此时,天下起了毛毛细雨。母亲的身影,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,我的泪水像决了堤的口子,已经打湿了衣襟……

以后两年,侄子虽然上了幼儿园,但地里的活还得母亲去做,母亲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又艰辛的走过了两年。

后来,兰州新区发展,家里的地被征收了,母亲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就减轻了;弟弟上班的厂子也搬迁到附近,我的心放下了一大半。

再回去,那条蜿蜒小道,已经变成了八车道宽阔的柏油马路了。再看看母亲,或许是肩上的担子减轻了;也许是从父亲去世的阴影里走了出来,好像比以前年轻了几岁;腰板挺直了,步态也轻盈了的,有时候我都赶不上。

看着母亲精神焕发的神态,我感到一种莫大的欣慰。但是,那个孤单而憔悴的背影,那条坑洼不平的崎岖小路,却久久地驻足在我的心里;在我的心灵深处,留下来一个无法磨灭的印痕……

中秋,埋在心里的结

风华五十,出泥莲花绽芬芳

人生如一叶小舟漂泊在大海上,乘风破浪,风雨兼程。一个人孤单的来又孤单的去,终须一日息帆停桨,泊岸……

——引子

关于中秋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心结。屈指算来已有二十五个励志哥 Https://WWW.lizhige.VIP中秋没和家人团聚了。高中辍学那年便只身南下,后辗转东西南北,只是在春节的时候才回去。一年又一年,一季又一季,季节又带着微凉,洇染了秋的颜色,又到了中秋佳节,丹桂飘香,圆饼如月,银盘皓空,把酒话桑麻,邀月畅言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

儿时,每过中秋节,正农忙秋收。父亲步行十里地到集上买月几个苏式月饼,给我们姐弟俩,回到家还是劳碌的身影,没有节日的气氛。在我心里过节就是把手上的话儿都放一放,一家人在一起吃着美味佳肴,享受着节日快乐的时光,享受着天伦之乐。可在父母眼里总是有忙不完的农活,从年头到年尾,秋收在农村也是最忙的季节,各种农作物都要颗归仓,这些都是汗水换来的。所以过中秋在农村由于农忙,节日气氛也就淡了。劳动了一天父母都累坏了,没有那份吃月饼赏月的闲情逸致。

苏式月饼的来历,相传是江苏泰州的盐贩张士诚,发动劳苦盐民起义反元顺帝荒淫秽残暴,利用赠麦饼的机会,在饼中夹红纸条,约定盐民在中秋夜起义,后攻下高邮城……从此每年中秋家家吃月饼庆祝胜利,并在苏式月饼下垫张白纸,象征当年传递消息,后演变成全家团圆,中秋也是团圆节。

时光于我,就如这个季节的白露,终归有些薄凉,但我仍喜欢甚至依恋着这种味道,这个季节无论秋风秋雨,所有的景致都令我神往,如此这种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,一转眼秋便更浓了更深了。秋有时一种伤感的季节,落日后的黄昏,连绵的秋雨,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。杜甫的那‘’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‘’的思念感,还有一种莫名的缅怀之情。

漂泊久了,思乡之情更为浓烈,每逢佳节倍思亲,托咐流水,寄予白云。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王安石此刻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情怀?

三五知己,准备丰盛的晚餐,举杯邀月,共度中秋。月饼更是花样多式,港式粤式京式腻歪了味蕾。回想起小时候的苏式月饼仍记忆由新,在脑海中始终是抹不去的记忆。带着亲情的味道,家乡的味道,带着家的味道。一场欢悦,人离筵席散繁华落尽,归复于平淡,佳节思念的惆怅,空对清孤月,只身微薄凉。

看人间那幕烟火,分合离散,一切都是一个过程。时光如沙,虽然在手却总是挽留不住流淌的身影。人生在时光的隧道只穿行一次,一转身便是一秋,面对光阴久视仍读不懂,静坐凝望便是一种奢侈。

漂泊久了,却无法停留任何一个港口,在停留与泊岸之间挣扎徘徊。当递上辞呈的时候心开始平静下来了,让多年的漂泊之心有一个了结。又是一个中秋佳节,庭院那株丹桂飘香,仙籁依旧,明月依旧,然人难依旧……。金秋是一个成熟的季节,回到秋总有一种喜悦,回到了自然,卸下所有伪装,袒露出本真的自我。于是便安静下来,用心去聆听秋叶飘落的声音。秋虫呢喃弹奏一曲秋的韵章,清晨画眉高歌秋的诗意,那一丝丝的凉带我回到了记忆的存储空间。

如水的夜,中秋的玉盘从东方冉冉升起,撒下银光,万物如披上了银纱,朦胧而赋有诗意的夜,阳台上摆一小桌,放上月饼,一盘葡萄,一盘红枣,一盘石榴,一盘苹果。与母亲对坐。母亲年迈终于放下繁重的农活劳作,该安享晚年。这十几年来老人孤影对月是如何度过每一个中秋的?无须多问,那么多牵挂和思念……夜已深月更明,与母亲久坐有那么多的家乡故事没讲完,有那么多的苦没倾诉,其实我心里明白。

这样的中秋之夜,还有多少个这样写意而深情的与母亲共同度过,谁也不知道。

在生活的缝隙里修剪自我京城一年不要总是听别人的,静下心来也要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放弃,也是一种美捻起忧伤,绣一个地久天长桃花笺爱的永恒『I believe』渐消逝的长江三鲜美味蝶之魂

版权声明: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,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,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,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:8888888@qq.com,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。

标签:

上一篇:难忘的小路

下一篇:别忘了原谅自己